奥数网奥数无锡站 > 小升初 > 小升初经验 > 正文

家有儿女:孩子的心思怎么猜

来源:无锡奥数网整理 2011-06-03 10:36:25

    孩子的心,很浅又很深;走进孩子的心,很难也很容易。作为家长,该怎样把握孩子的心理,帮助他们健康成长?

    小孩做事小孩当
    李付春(山东禹城)
    一个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,人家要求赔12.5美元。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,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。可小男孩没钱,父亲说:“钱我可以先借给你,但一年后要还我。”在随后的半年里,这个男孩靠打工赚钱,终于还清父亲的12.5美元。这个男孩就是里根,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。“人恒过,然后能改。”人总会犯错误的,就看怎么认识错误,进而改正错误。俗话说敢作敢当,也是这个道理。如今,独生子女家庭中,孩子被家长娇惯着,做错了什么事情都由家长来承担。所以,有的孩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毛病,对什么都无所谓。有个笑话说:老师问同学,圆明园是谁烧的?家长立即上来解围:“烧就烧了吧,咱赔还不成吗?”当然,这个笑话主要调侃家长的无知,但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,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,家长都乐意替孩子承担责任。但是,家长能对孩子的过失负责一辈子吗?孩子犯错误在所难免,关键是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,承担责任,并从错误中悟到经验教训。里根在回忆童年往事时说:“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,使我明白了什么叫责任!责任和机会是相伴而来的,放弃责任也就等于放弃机会。”
   
    孩子,慢慢来
    盛银妹(浙江湖州)
    周末,约了同事一家去游玩。叫女儿出发的时候,她竟然还在组装她昨晚新买的玩具。我催她快点,她头也不抬地回我:“妈妈,再等我一下嘛。”那玩具的零件有好几十种,她拆拆装装,不时停下来很仔细地看安装图,显得很认真。我不耐烦起来,提高了声音命令道:“快点,等下人家要催我们了,你还想不想去玩了。”可是,女儿丝毫没有结束的样子。我真急了,想过去把玩具抢过来,老公却一把拉住了我,问女儿:“月月,你是不是想把玩具组装好了再出门?”女儿很用力地点了点头。老公耐心地说:“那好,你慢慢装,我会打电话给同事让他们先出发。”我顿时火冒三丈:哪有这么纵容孩子的?可老公不等我发作,便把我拉走了:“女儿组装得这么认真,不要打扰她。”半个小时后,女儿举着玩具跑到我面前大声说:“我组装好啦,妈妈,我是不是很能干?”玩具果然组装好了,我忍不住夸奖她一番,她快乐地说:“幸好你们等我了,不然,我可能就组装不完了。”我突然有些内疚。在女儿这个年纪,应该有时间自我成长,有空间不被打扰,需要父母常对她说一声:“你慢慢来。”可是,我却很少有耐心,总是按照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她配合、迁就我们。龙应台写过:“我,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,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5岁的手指。”也许,我们真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“慢慢来”的机会,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成长与进步。
  
   “语言暴力”伤更深
    刘锴(辽宁台安)
    前几天,到一同事家做客。同事5岁的儿子在给金鱼换水时,不小心把鱼缸摔碎了。同事一把拽过儿子,气呼呼地说:“下次你再摔碎鱼缸,我就打碎你的头!”孩子吓得大哭。人们对“家庭暴力”深恶痛绝,不过,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:在平时与孩子说话当中,常常存在“语言暴力”。这种隐性的暴力,对孩子的影响远比“家庭暴力”要严重得多。现代家庭中的语言暴力,主要分以下几种:一是恐吓。经常恐吓孩子,孩子容易产生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、敏感、恐惧等心理反应。二是攀比。一些家长平时总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攀比:“××考了100分,你才考80分!”“××不是班干部,居然比你这个班长还优秀!”这样的“语言暴力”看似在“激励”孩子的斗志,实则是在抹煞孩子的成长,长此以往,孩子会形成自卑、压抑的性格。三是故意夸大事实。一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,故意把孩子的错误放大,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认识到错误。其实这种方法更易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,为以后更严重的撒谎、吵架、欺骗等行为埋下祸根。让孩子健康成长,家长要“嘴下留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