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网奥数无锡站 > 小升初 > 小升初经验 > 正文

三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奥数

来源:无锡奥数网整理 2011-06-09 09:28:32

 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,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,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,最终在竞赛、仁华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。学校如何规划学生三年级的学习呢?与其他学校辅导班相比,学校有什么优势呢?

  专家给您以下建议:

  1、计算是基础,基础要打牢:“奥数”三年级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,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,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,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就我校各位老师教学经验表明,在二、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,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,另一方面,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。

  2、应用题,重中之重:从三年级起,“奥数”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,尤其是上、下册中的应用题部分,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。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。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奥数水平提高非常困难,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奥数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。

  3、学习方法很重要: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,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,简单图形问题等奥数知识,面对突然增大的奥数信息量,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,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;同时,三年级是学生培养自己的奥数学习方法的最好时间。在三年级接触学习大量奥数知识的前提下,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奥数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。

  4、竞赛、仁华、重点学校培训班,不能放过:三年级时走进美妙数学花园、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(即以前的“迎春杯”)等竞赛逐步启动。尽早参加数学竞赛能够辅助孩子开阔眼界,拓展思维。另外熟悉比赛题型,为五、六年级在重要竞赛中获奖无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而且较早进入重点中学培训班(包括仁华)也可以让孩子占据有利地位。

 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:

 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,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,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的计算能力,认知能力,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、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,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,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,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,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。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。

  1.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

 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,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。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,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。在三年级,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,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;除此之外,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“搬家”与添括号/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。

  例如:17×5+17×7+13×5+13×7

  问题解析: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,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。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,在观察的思路,

  原式=(17×5+17×7)+(13×5+13×7)

  =17×(5+7)+13×(5+7)=17×12+13×12=(17+13)×12=30×12=360

  2.学习假设思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

  鸡兔同笼问题源于我国1500年前左右的伟大数学著作《孙子算经》,其中记载的31题,“今有鸡兔同笼,上有三十五头,下有九十四足,问鸡兔各几何?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,从上面数,有35个头;从下面数,有94只脚。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?

  问题解析:我们知道每只鸡2只脚,每只兔子4只脚,我们不妨假设笼子里面只有鸡,那么应该有只脚,而事实上有94只脚,原因就是我们把一部分兔子假设成了鸡。

  我们知道,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,那么一共应该有只兔子,剩下了 35 – 12 = 23 只鸡。

  对于一般的鸡兔同笼问题,我们有:

  鸡数=(兔的脚数 总头数 – 总脚数)(兔的脚数 - 鸡的脚数)

  兔数=(总脚数 - 鸡的脚数 总头数 )(兔的脚数 - 鸡的脚数)

  3.平均数应用题

  “平均数”这个数学概念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。例如,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完试,可以计算全班同学的数学“平均成绩”,同学与爸爸妈妈三个人的“平均年龄”等等,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。根据我们所举的例子,可以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:总数和÷人数(或个数)=平均数。比如说人大附小三年级(一)班第2小组5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分别是93,95,98,97,90,那么第2小组5名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多少呢?

  问题解析:根据我们总结的公式,首先可以求出第2小组5名同学数学的总分一共是93+95+98+97+92=475,所以他们的平均分是475÷5=95(分)。

  4.和差倍应用题

  和差倍问题是由和差问题、和倍问题、差倍问题三类问题组成的。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,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,一般可应用公式:数量和÷对应的倍数和=“1”倍量;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,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,一般可应用公式:数量差÷对应的倍数差=“1”倍量;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,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式:大数=(数量和+数量差)÷2,小数=(数量和-数量差)÷2.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,弄清题目中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,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以线段的相对长度来表示两种量间的关系,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。

  5.年龄问题

  基本的年龄问题可以说是和差倍问题生活化的典型应用。同时,年龄问题也有其鲜明的特点: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保持不变。解决年龄问题,关键就是要抓住以上两点。例如:哥哥两年后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,今年哥哥比弟弟大5岁,那么今年弟弟多少岁?

  问题解析:由于两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,在2年之后哥哥仍然比弟弟大5岁,那时哥哥是弟弟年龄的2倍,这就变成了一道差倍问题,也就是说弟弟的年龄在2年后是5÷(2-1)=5(岁),所以今年弟弟5-2=3(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