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网奥数无锡站 > 小升初 > 小升初资讯 > 正文

“小升初”存在纷繁乱象

来源:无锡奥数网整理 2011-09-19 10:45:25

[标签:小升初] 

      北京市2011年“小升初”政策依然执行“免试、就近入学”原则,但实际情况却乱象丛生。通过“合作共建”、“批条赞助”等方式入学的大有人在,还有一些培训班与重点学校的录取挂钩,被称为“占坑班”。根据培训学校与名校的关联程度,“占坑班”还分为“金坑”、“银坑”、“土坑”和“粪坑”。

  其实,何止是北京、又何止是“小升初”存在纷繁乱象,受到公立幼教资源紧缺的影响,许多地方的家长从送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已展开“血拼”。大城市的人口吸附效应明显,非本地生源的入学需求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。

  以笔者的一个亲戚为例,他在北京工作,但没有北京户口,今年初他把3岁的闺女送入幼儿园,就开始了“自愿捐资助学”。孩子刚上幼儿园,亲戚又打听起上小学的“规矩”。据说,现在他们周边的一所小学要“捐”5万元才能进,而且这还算是便宜的。上了小学还有“小升初”,上了初中还有“初升高”,上了高中能不能在北京高考……这一脑门子的“官司”绝对有的愁。

  看到这,恐怕许多家长只会苦笑一下,因为这也是他们的生活写照。肯定有人会说,比这价码高的还多的是,“实验或重点校”肯花大价钱还不一定进得去,还得靠关系、路子、条子。的确,这就是现实。纵然家长们再不满意、再骂大街,最后还是得乖乖地、争着抢着地给学校“自愿捐助”。有关部门不是三令五申严禁收择校费吗?这难不倒收惯了钱的学校,择校费摇身一变成了家长“自愿捐助”——“捐助书”上写得明白,家长是自愿捐的,学校干嘛不要?

  把这种事状告教育主管部门有用吗?那基本等于白费。因为,许多赞助款就是直接打到教育部门的帐号上,再由教育部门“返点”给学校。说白了,地方教育部门对此都门儿清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教育系统不赚家长的钱赚谁的钱?

  择校的根源有两个,一是户籍制度下异地上学的不得已,二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稀少且集中于少数重点校。对于前者,如果户籍制度不改革,或是户籍与相关福利不脱钩,那么择校就不可避免。对于后者,均衡教育资源的呼吁已有太多,但你见过有多少好学校被拆分,差学校被升级?

  说到底,重点校的存在折射出教育部门的私心杂念。一方面,集中优质资源打造市级、省级、国家级、乃至世界级名校一直是许多教育官员的宏伟口号与政绩抱负;退一步说,重点校多几个人考上北大、清华,也是给地方官长脸的事。另一方面,优质教育资源被集中,教育处于行政管理之下,也便于官员、各种关系户的子女近水楼台,甚至有机会搞教育腐败。由此,一些教育系统的官员对于教育体制改革不积极,便不难理解。这种心态同样适用于地方官员对地产调控阳奉阴违。

  对于百姓来说,明明知道问题所在,却难以个体之力去对抗不良现实。当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成为一种习惯,我们在不知不觉中,已然成为马太效应的参与者乃至牺牲品。钱学森曾经发问: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不得不说,一个禁锢于应试题海并穿插着金元交易的教育机制,怎能使人思想自由,又怎能不拘一格降人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