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网奥数无锡站 > 小升初 > 小升初经验 > 正文

当学习与体育碰撞,六成家长选择学习(2)

来源:无锡奥数网整理 2011-11-01 11:13:27

  不过,令人遗憾的是,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都“说到做不到”。

  调查发现,当孩子的运动权利受到侵害时,45.6%的家长明确表示会帮孩子维权,14.9%的家长表示“不会”,39.6%的家长表示“不好说”。这意味着,只有不到半数的家长会选择维护孩子的运动权利。

  一位来自江苏的高中老师透露,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,把本该属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习,并时常有老师在教室监督;在一些寄宿制的学校里,晚饭到晚自习之前的时间内,要是班主任或者校领导看到学生在打篮球、踢足球时,会上前制止。遇到这样的情况,家长的反应却是不置可否:“毕竟学校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前途”。

  孩子需要运动,家长也深知其利害,却不去维护该权利,这种意识与行为上颇为戏剧性的反差,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孙云晓看来是家长利益选择的结果,“家长当然不会摆明着去选择伤害孩子,除非他们认为这样的选择是最有利孩子发展的。”

  孙云晓分析,正因为在不少家长眼中,体育锻炼并非孩子获得发展的最好途径,因此才会出现一些家长非但不去维护孩子的这种权利,还会认可并去帮助学校侵害学生的运动权利。

  当与学习发生冲突,65.5%的家长仍希望以学习优先

  当“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”时,家长的这种利益选择表现得尤为明显。

  调查发现,即便知道孩子参加运动时,可能会发生运动伤害,仍有60.2%的家长表示不会因此减少或限制孩子参加体育锻炼。双休日及寒暑假期间,94.8%的家长乐意保证孩子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适度运动,其中76.5%的家长表示“非常乐意”。

  不过,一旦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,有65.5%的家长希望孩子以学习优先。这与孙云晓一项多年的研究相吻合。他发现,在全国中小学里面,有70%的学校校长和家长把学习当作第一位。这恰恰反映了根深蒂固的重智轻德、重智轻体的传统教育观念。

  张荣荣(化名)是一位初中学生的父亲,他的儿子一天要上七节课,每天在校时间接近12个小时,早七点到校,晚七点放学回家。吃过晚饭后,儿子仍有五六门功课的作业要写。作为一名体育老师,张荣荣非常希望孩子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,但孩子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放弃体育活动。

  在一切以学习成绩说话的评价机制下,挤占锻炼时间写作业成了张荣荣给孩子的“最佳选择”。张荣荣给出这样的逻辑:儿子运动了,时间就少了,时间少了作业就完不成,完不成老师就会批评,受到批评就被认为是差生,这样儿子受到的伤害更大。

  “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,又想要孩子学习好,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。”在孙云晓看来,不少家长的选择是太过“务实”。他说,学习成绩看得见,而孩子身体健康的变化,一般在短期内是看不见的。现在的升学机制决定了成绩一定是第一位的,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运动自然就被放到了第二位。

  这与一考定终身的环境有很大关系。孙云晓认为,在不少家长眼中,孩子考试成绩决定能否进名校,能否进名校则决定着前途。